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JMP数据分析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楼主: admin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Dr. Frank Yang 问答专帖

  [复制链接]
71#
发表于 2014-1-6 23:09:43 | 只看该作者
杨老师,谢谢您的建议,这次的数据之所以有这些问题,有可能像您提到的那样,可能是试验区域选取的不是很合适。不过如果GLM模型适合我们目前的数据的话,我们会依照预测结果选定一个区间去做一些验证试验,看看具体的误差是不是很大然后再做决定。
再次感谢您的帮助,谢谢您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2#
发表于 2014-1-7 23:10:52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思源致远 于 2014-1-8 16:42 编辑

对了,我注意到该GLM & Log 建模的p-value of Goodness-of-Fit太小,但已经无法增添更高阶的items。 我也试过不同的 link functions 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模型。我有些担心数据的integrety.  Anyway, 你先去用预告的最优结果验证一下。如果相差甚远,则需要先检查重复性,必要的话改变实验区域范围,或者replicate或者augment 试验,有更多的数据来建模并作仔细的诊断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3#
发表于 2014-1-8 18:47:45 | 只看该作者
杨老师,您好!
非常感谢您认真负责的指导。这两天我们根据预测的contour plots,结合我们以往的经验,选取了acid 的范围是4.9-5.1, electri的范围是6-8;从模型上看,这个区域的capacity大概在100以上。我们选取两个比较差的点做了验证分别是acid 4.9, electri 6以及acid 5.1, electri 8;结果5.1,8的响应值同预测的比较接近,高于了100,但是4.9,6的点则在95左右,从contour plot上看,这个点距离100的等高线也比较近,同时和您预测的一致,这个模型的拟合不是很好,因此估计在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偏差。
不过我们的实验对这个结果也可以接受,所以调整了一下,把今后的响应预期设置在90以上应该是在选定的因子区域可以实现的。
实际上,原始表格中数据的结果我们重复了两次,响应值都差不多,因此很有可能是我们在最初的设计中选定的区域不是很合适导致的,今后如果有机会应该重新验证下选定合适的区域再做这个实验。
再次感谢您的指导,谢谢您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4#
发表于 2014-1-9 09:26:08 | 只看该作者
不用客气! 我很欣赏你的钻研精神。我们公司的工程师很少有像你这样对DOE及其数据分析研究得这么深的。大多数人都说有兴趣,但是工程方面的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钻研。但是我相信你的工程技术方面也一定很忙,大部分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读书钻研的,我猜得对不对!
欢迎你的新问题,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不熟悉的问题。只要是有实用价值的问题,难度再高,我也乐意花时间去把它弄懂。
另外:你的replicate 了两次的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否有些改进? 你也可以寄给我看看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5#
发表于 2014-1-9 22:15:45 | 只看该作者
杨老师,谢谢您的夸奖。
如您所料,我确实是正在自学DOE,希望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谢谢您一直的耐心指导与帮助。附件是我两次重复的数据,第二次有个点不是很好,可能是操作有问题,不过像我昨天回复您的,我们后来依据等高线图选两个点做了验证,觉得那两个点界定的区域还是可用的,因此就不再继续花时间在这个问题上了。
再次感谢您!
以后有问题希望还能得到您的指导,谢谢您!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4-21 10:47:18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7#
发表于 2014-4-26 20:48:26 | 只看该作者
Hi! Frank Yang,

1. 自相关(Autocorrelation),可以帮助检验数据间的是否非随机性的问题,那么,Autocorrelation的值多大时,数据是非随机的呢?用什么标准去判断?
多谢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8#
发表于 2014-4-30 10:26:14 | 只看该作者
autocollation 的各阶系数一般是越小,数据就越随机,通常0.2 以下就认为数据的随机性不错。但是自相关系数的p值也是重要的判别根据。 倘若是0.6 但是p值》0.05,我们不能就认为数据的非随机性强。 应该加大数据样本再做分析。
抱歉回复晚了些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9#
发表于 2014-6-9 13:55:56 | 只看该作者
求教:关于DOE在电动汽车电池系统中的应用,【原帖在本论坛网址:http://www.jmpforum.net/forum.ph ... &page=1#pid4245】

目前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《Tesla的新纪元:数据分析+创新研发》,里边讲到:
      “TESLA经过反复对比和研究,最终采用了来自JMP的高级DOE平台及数据分析套件。通过JMP提供的高级实验设计、数据分析套件及数据挖掘方法,Tesla成功解决了电池温度与快速充电问题,并且成功实现对每个单个电池的温度与工作环境监控,成功解决了电动车界几大难题:1、高效能充电;2、高效能放电;3、电池工作安全且可靠;4、电池容量的突破”。
      因为我以前做的DOE大部分是参数优化、多因子分析等,模型比较简单,所以对TESLA所做的电池系统DOE模型没有思路,只是大概感觉他们采用的可能是针对连接方式、排布结构的多因子、多响应的定制设计,但是我以前做的都是关于配方、工艺条件等DOE,对于做结构方面的DOE,思维就比较受限制。
大家有这方面经验吗?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这方面的相关案例或是分析思路。

Tesla文章的网址http://www.vsharing.com/k/BI/2014-3/695665_3.html
参考:“第二件事情就是电压控制和温度控制。电池越小,可以测量的分辨率就越高,控制就越容易精确。当然这个时候有人自然会问:7000个电池太多太复杂了吧?怎么控制呢?但是在网络控制领域,一个简单程序就能通过router控制上万台甚至几百万台服务器,而Marc更是这个领域的技术专家并且成功的卖过一个公司。因此,在底特律传统车商不熟悉的领域,Tesla的团队抓住了电池问题的关键,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个问题。我第一次见到Marc的时候就急不可耐的问:大哥,您那些串并联的数字,69并联99串联11并联是怎么得来的啊?Marc大叔摸了摸自己在海滩上游泳时被太阳晒得通红的光头,淡淡的道:DOE (design of experiment)。我一口鲜血差点就喷了出来。搞工程的人对这个概念应该都很熟悉,就是穷举所有的可能数字排列组合,然后选取其中一部分组合进行仿真和实测,比较输出的结果。6831个电池,无穷无尽的DOE,他们做了一年的时间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0#
发表于 2014-6-14 15:39:38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思源致远 于 2014-6-14 15:46 编辑

不好意思,我才看到你的问题。迟复为歉!
你的问题是不是想从Tesla 的文章了解结构方面的DOE经验?关于后面一段(桔黄色的一段)好像是你的评论,不是一个明确的问题。如果你有问题,请再把你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来, 我们再讨论?
关于这篇文章提到的DOE,唯一有关的一段是:
研发流程中,不论汽车、制药、化工还是半导体行业,实验是绕不过去的坎。实验成本与周期,构成了整个研发过程中的绝大多数成本、时间损耗。人类在如何让实验计划合理化的过程中,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,其中最神奇的数据分析方法就是DOE(实验设计)。这套统计手段可以帮助研发专业人员大幅度降低实验次数,使得实验的安排既满足最合理试验次数与研发参数需要,又能够匹配实验成本及时间要求。在世界众多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中,CUSTOMER DESIGN(定制实验设计)又是其中只有极少数分析方法厂家可以提供的高端工具。Tesla经过反复对比和研究,最终采用了来自JMP的高级DOE平台及数据分析套件。” 我的评论是: DOE是一个以优化为目的的试验设计和分析的方法,不单纯只是数据分析方法。
关于你提的的结构问题,我想这和该工程专业有关。 DOE领域里没有这样的一个与结构有关的统计学分支。 我们和不熟悉工程领域的工程师合作时,或者该工程师把工程问题表达为一个DOE问题,我们便可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合适的试验设计,试验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目标的优化,或者找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。 如果工程师一定不懂DOE, 我们便需要向该工程师深入了原理细节,自己把工程问题归纳为统计问题,然后进行合适的试验设计,等等。
因为我不懂你领域的工程问题,所以我建议你把结构问题深入了解一下,将问题转换为一个试验设计的问题,我们再往下讨论。
你看怎么样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JMP数据分析论坛 ( 沪ICP备13022603号-2 )  

GMT+8, 2024-6-4 14:26 , Processed in 0.42481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